
【引言】平菇生料种植技术栽培方法要点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平菇生料种植技术 篇一一、平菇品种的分类:
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按菇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如平菇江都9745在8℃左右是深黑色,在25℃左右时呈深灰色或灰白色。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越低,色泽越深。
1、高温型。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1)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主要品种有苏引6号。伏源1号、高温908、海南2号,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产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经济效益并不高,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笔者建议,用户如要种高温型乳白色品种,可多种海南2号,该种和国内几十个白色高温品种对照比较,其抗霉性、抗黄菇病、早熟性、商品性均名列前茅。(2)灰褐色类,主要品种有江都71号;基因2005,这两个品种出菇温度12-36℃,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幼菇提早采收,可作秀珍菇上市,售价高。实践证明:这两个品种经多年推广,尤以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又因商品价值、口感均超过乳白色品种,因此,市场前景更广阔。
2、中高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主要品种有特大风尾,大叶凤尾、风尾5号等,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
3、广温偏高型。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最适温度10-29℃,常用品种有:复壮109、1016、F803,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6月结束,因生产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发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2)灰黑色类,出菇温度6—33℃,常用品种:早秋615、科大杂优、锡平1号、春栽1号。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突出优点:早秋8月底产菇持续到11月底,春季产菇可持续到6月。当中不发生黄菇。死菇。广温偏高型菌株被菇农称为早秋菇价卖得最高、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品种。
4、广温偏低型。(1)黑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2℃,适温10-26℃,常用品种有超强581、江都9745、江都5178、江都3912等,均属软柄,菇色均为黑色,黑色品种因韧性强、味鲜、菇质厚,已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但这类品种出菇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温度过高,易产生菌皮,菌袋不现蕾;温度过低,虽然出菇,但柄长、盖小。商品价值降低。黑色品种最大缺点是,连茬栽培抗病能力和适应性没有深灰色品种强,因此,推广种植一定要精细管理。(2)深灰色类,如特抗650、抗病265、江都2002、杂交201、2026,出菇温度2-32℃,均属硬柄,子实体丛生柄短,菇色随气温变化而变化,15℃以上色浅,12℃以下色深,这类品种抗黄菇病能力特强,能稳出6-7潮菇,加之菇形好,菌褶纹细,产量又高,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3)纯白色类,常用品种有:变异40、雪美F2,910,前三潮均为洁白色,柄短,丛生,其中以变异40更为艳丽美观,盖径大,后劲足。(4)浅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0℃,适温8-25℃,常用品种有:天达7350、天达85.天达85,天达300;新侬1号;冠平1号;高抗1号、高抗48,这类品种产菇适塭范围广,种植时间回旋余地大,华东地区最早出菇时间力9月上旬,出菇期历经秋、冬。春三季,且每个季节的菇质。菇型均优,虫害又少。又因浅白色品种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具有极强的抗病和适应性,因此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或最有发展前途的菌种。
5、中低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6℃,适温8-16℃,26℃以上菇体发生量少,优点是特耐低温,o℃以上菇体均可生长,且肉厚。质佳,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适应;常用浅白色品种为:天达1349;超寒1号、江都792等:灰黑色品种为:冻菌1号、特大平菇。低黑H-1;新冬黑平。
6、姬菇品种。姬菇出菇密集,菇盖灰色。菌柄长,每丛有30-70个小菇向四周辐射,市场销售看好。常用品种有:姬菇王;姬菇1007;冀农11号等,出菇6-33℃,属广温偏高型,为正宗姬菇品种。其种植方式和平菇基本相同。但正宗姬菇品种有一缺点,冬季出菇很少或者低温季节菇盖上生瘤,影响了市场销售,为了促使冬季市场有大量姬菇销售,菇农常把广温偏高型。偏低型灰色或灰黑色平菇品种充当姬菇销售,如本所新选育的姬菇53号;姬菇57号,若通风量加大,可长成大平菇,若通风量减少,在幼菇期采收其效果充当小姬菇极好。为菇农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要获得平菇优质高产,选准当家品种很重要。在引种时必须根据市场菇色需要和当地气候而定,以市民喜爱白色菇的上海地区为例,必须选择浅白色类型的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黑色菇的青岛地区为例,必须选择灰黑色类高产品种;以市民喜爱灰色菇的保定地区为例,应选择深灰色高产品种。
二、平菇栽培培养料的种类
1、主要原料。主要原料又称主料,是指以粗纤维为主要成分,能为平菇菌丝生长提供碳素营养和能量,且在培养科中所占数量比较大的营养物质。
(1)棉籽壳。棉籽壳是脱绒棉籽的种皮,为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棉壳占棉籽总重量的32%-40%,我国年产棉籽壳约1200万吨,绝大部分用于食用菌生产。据研究,棉籽壳不仅营养丰富,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加水浸透或加压力时,不板结,透气性好,含有一定空气,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是适宜平菇栽培的最理想原料。棉籽壳也有好多种,有粗壳;中粗壳、细壳之分,有绒多、少之分,有含棉籽仁多少之分。一般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发菌好于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但细壳、绒多、仁多壳产量又高于粗壳、绒少、仁少壳:建议用户在购买时要两者兼顾,灵活机动。
(2)玉米芯。脱去玉米粒的王米棒,称玉米芯,也称穗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居粮食作物的第三位,年产玉米芯及玉米秸杆约9000万吨。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机质91.3%,其中租蛋白2.0%,粗脂肪0.7%,粗纤维28.2%,o,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钙O.1%,o,磷0.08%,经粉碎发酵,加其他氮源和辅料,可 ……此处隐藏17791个字……畸形菇增多,商品价值也大大降低。菌蕾疏选工作一直持续到三潮菇结束。
套环出菇可不进行疏蕾管理,因出菇集中,可自然形成大菇,但有的菇农将套环直径做得过大或日常管理时湿度过大,使套环内原基成活个数明显增多,甚至成堆出现,这时也要进行疏蕾处理,即用刀割去套环下半端菇蕾,让其上半端集中生长,否则,会造成大量长柄菇或喇叭菇。
5、成型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直径长到1cm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响应增加,并可直接向菇盖上喷水,喷不量以湿润菌盖但不积水为标准,灰白或浅白色品种对积水还较适应,无异常反应,但灰黑色品种对积水就敏感,极易产生黄班。菌盖积水是菇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尽量避免。喷水时间为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1次。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对氧气和水份的要求也俱增,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口敞开度也应由1/4到全部揭开,且要日夜通风。通风和喷水管理要机动灵活,雨天、雾天应加大通风量,少喷水,以利菇体迅速发育;若遇到刮风天气,要多喷水,保持湿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止菇体失水过快而干枯。另外,喷水后千万不能关闭通风口,防止菇体吸水后缺氧,以至营养输送受到阻碍,造成小菇发黄或成批死亡。特别注意:喷水后立即关闭通风口是造成黄菇、死菇的祸手之一,应引起菇农重视!总之,整个出菇阶段,出菇棚内应有良好的湿度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子实体发生病害。气温较高季节,由于袋层之间要用竹竿隔开,这样菇的长势快、大,有利于下潮菇快速发生。
当头潮菇长至7—8分成熟时,便可采收,一般头潮菇生长迅速,菇体幼嫩肥大,产量高,品质好。灰白或浅白色菇头潮菇转化率可达50%左右,灰黑色的菇可达80%左右。
6、采收
平菇成熟的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菇单丛重量达到最大值,生理成熟也最高,虽其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初熟期,但菌盖边缘韧性较好,菌盖破损率不高,菌肉厚、大、肥厚,商品外观较理想,售价也高。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菇体老熟,会大量散发孢子,不仅消耗料袋营养,而且孢子散落到其它小菇上,也会造成其它小菇未老先衰。釆收时,袋栽洞眼出菇的,用手按住菇丛基部,轻轻旋扭即可,采下来的菇柄短或无柄,大小适中,市场畅销。若是袋栽套环出菇的,采下的菇因带有基料还要用利刀削去菇根。套环出的菇比洞眼出的菇柄要稍长,属正常。釆收后,应将袋口残留菇根、死根等清除干净,接着进入转潮期管理。
十、平菇子实体生长期两大因素的调控——通风与保湿
1、通风
平菇是好气性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氧气。如果菇棚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菌柄发育快,菌盖发育慢,因此会形成柄粗长、菌盖小的长柄菇。但通风要和保湿、保温相结合,实践中常出现通风影响温度和湿度的现象。因此,在春、夏、秋季要保持每天日夜24小时空气对流。气温高于20℃,要把大棚两边薄膜全部支起,以加大空气对流。在冬季只要气温在5℃以上,都要使空气缓慢对流,除非气温处于4℃以下或结冰天气应停止对流,白天气温如回升到5℃以上后,仍要在中午进行通风换气。实践证明,只要保持棚内空气新鲜。菇盖上不常积水,黄菇病等细菌性病毒就很难滋生。
2、保湿
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菇棚内空气湿度低于70%时,菌盖表面粗糙,易产生龟裂,长时间干燥还会消耗袋内水份。但喷水过多,湿度在95%以上,由于缺氧,极易造成子实体发病或腐烂。因此菇棚内在子实体发育生长期间,要保持85%-95%的空气湿度。调整空气湿度的办法是:湿度低时,采取向地面喷水或对袋两头喷雾来调节;湿度高时,采用加大通风量釆调节。
对平菇子实体喷雾状水很重要,因为可以避免菇体表面积水现象,应加以提倡。但是,现阶段有的菇农随着平菇种植面积加大,已粗放到用潜水泵或自来水龙头引出水源,通过小塑料水管,直接喷浇棚内菇袋及菇体。这种粗放管理极易造成菇体积水。笔者建议,一定要在塑料水管口接一个喷雾头,使用雾状水,否则,将会给黄菇病的发生埋下后患!
大面积栽培时,为省工省力及高效管理,可用水幕喷带进行雾状水喷雾,效果极佳。使用时,首先将喷水带安装到菇棚铺设好,将喷水带一头连接潜水泵出水口处(也可安装在自来水龙头上),另一头顺着大棚中央人行道延伸,或吊扣在棚顶,凡有喷水带经过的地方,都能形成雾状水幕。
用喷水带喷雾有下列好处:
(1)节水。使用时,只要打开水泵开关,几分钟时间水雾就会均匀弥漫整个菇棚。使空气相对湿度迅速达到85%-95%,用水量为原喷水量的1/5。
(2)省工省力省时间。不需要操作者在大棚内来回走动,几分种就喷一遍水,非常方便。
(3)防病。因为是雾状水喷湿菇体,菌盖表面不会积水,能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如需药物防病,可在进水口的水中加入药物,再通过喷水带,可对菇棚内全方位消毒灭菌。在采菇前喷雾几分钟,还使空气中孢子随雾滴沉积地面,能够有效防止孢子过敏症。
(4)省钱省事。100米长的喷水带投资不过150元。可以用5年左右,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
(5)降温。在夏末高温发菌阶段,为防烧袋,可将喷水带平铺在棚外顶部,作为辅助降温措施。如中午气温最高时使用,可降低棚内温度6-9℃。
平菇生料栽培的方法要点 篇二原材料一定要新鲜。没有霉变。合理配制培养料。选择优质菌种。精心调控培养期间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根据生长情况灵活管理。最后要做好病虫害防治。
平菇的栽培方法 篇三步骤一: 配置培养料
按照棉籽壳72%、木屑15%、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多菌灵1%这样的比例准备配料
先将棉籽壳用2%的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沥干,再与其他辅料拌匀,注意培养料的湿度,配料的含水量为60%~65%,用手握培养料的时候指缝略有水渗出但是不会滴下来为准。ph调为7~7.5为好。拌料后进行堆料3~5天,期间温度70°左右应该进行翻料,以免温度过高。
步骤二:播种
先将床架底部铺一层农用薄膜,然后将培养铺在床架上,用木板拍紧实,培养料的厚度10~15cm,气温高的情况下,培养料的厚度稍薄,气温低的情况下,培养料的厚度稍厚,每平方米床面用干料约15~20kg。
铺完后即可播种,以穴播方式播种,穴距5~8cm,穴深3~5cm,每平方米用菌种4~5瓶。最后再撒上一层菌种进行覆盖,播完之后在床面上铺一层报纸,再盖上薄膜即可。
步骤三: 发菌管理
播种后,菇房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为70%左右。若气温过高揭开薄膜通风降温,播种10天以后每天可揭开薄膜1~2次,每次20min。
步骤三:出菇管理
播种后30~40天,菌丝长满培养料,这个时候出现类似葡萄状的平菇子实体原基,即可揭去覆盖料面的薄膜,控制菇房温度在15°左右,喷水保湿,湿度调至90%左右,加强菇房通风换气,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即可采收。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平菇生料种植技术栽培方法要点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