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教学方法
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
二、读
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
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
从哪里看出来?
生1:标题
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
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
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人生短暂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
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同学们找找表明曹操对待人才态度的诗句,体会一下,曹操是怎样留人的。讨论两分钟。
生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事业留人
四、小结及课堂作业
忧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成,所以此诗读来深沉悲凉。古人说“诗言志”,曹操在本诗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贤才来一统天下,解百姓战乱流离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气驰骋期间,所以读来慷慨激昂。下来,就请同学试带着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诵读全诗,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微型课来设计,我只选了两个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即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诵读贯穿始终:学生自由诵读、学生代表读、教师指导诵读、学生集体读等等。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悟出全诗的核心主旨。
引导学生读的过程基本顺利,但在问题的过渡上有些地方还是显得生涩,比如在安排学生几轮诵读之后我抛出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得出诗眼“忧”字之后,我说了一段过渡语,给人一种跳出诗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卫涛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20分钟的微型课,快速切入主要环节是关键。比如在学生找出“忧”字之后,就应马上抛出“诗人忧什么?”的问题,得出结论后再问“解忧靠什么?”明确是“人才”后马上再问“如何求取人才?”这样安排环环相扣,讲起来顺了许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书设计过于简单,主要是三个关键词“忧”“求贤”“一统天下”用两条横线贯穿起来,事后,李老师帮我重新设计了板书,让我明白了微型课板书并不是越简单越好,课堂上讲到的重点词还是得取舍有度地呈现在板书中,这样,整节课的重点内容看起来才能一目了然。
当然,除了两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还有各位同行老师为我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在这次微型课试讲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谢谢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会以这节课作为范例,在一堂课的结构安排上,在重难点的取舍与把握上,在师生互动的处理上多下功夫研磨,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上出更优质的课!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篇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说曹操曹操就到”引入对曹操在文学和历史上的评价,《短歌行》中的曹操的形象意义。
二、检查自主阅读:
1、了解创作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 ……此处隐藏7696个字……诗作中。
(曹操的一统天下抱负和这种抱负实现的艰难,形成了曹操诗文的慷慨悲凉的特色。也是那个时代英雄诗文共有的特色。曹操这首诗的风格就是“建安风骨”的主要体现。)
(幻灯片)
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
七、课堂小结
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二者兼而得之,所以《短歌行》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好诗。这首诗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无论是忧人生短暂,还是忧贤才难得,实际上都是因功业未就而忧,而且这种忧是与诗人心中的志向并存的,他希望的是能够统一天下。我想可以这么说,《短歌行》这首诗就是一曲英雄的慷慨悲歌,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也能够向曹操学习,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我们就增加生命的厚度吧,做一个“及时当勉励”的有志之士。
八、巩固与训练
1、背诵并默写《短歌行》。
2、把《短歌行》与刘邦的《大风歌》作比较阅读,体会两词在内容上和风格上的异同。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篇六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介绍作家及创作背景;
2、说出诗人求贤若渴,志在天下的胸怀抱负,并能通过朗读表达;
3、能找出诗歌中一两种艺术手法,说出它的用处。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曹操的作品《观沧海》、《龟虽寿》
二、初读诗歌,力求读准
正音
三、背景介绍
观看《三国演义》视频片段,了解背景。
要求学生边看边作批注,朗读如何处理情感。
四、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等形式进一步把握诗人感情。
进行诵读指导
五、品读诗歌
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
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就
六、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因何而忧?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黄秋云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篇七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
一、熟悉诗歌
1、导入:
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
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
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诵读体会:
(过渡语:……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诵读上来,通过诵读进行巩固。――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大法)
1、叫2个学生个读(配乐),分别叫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再简评;再齐声诵读。
2、听歌曲《短歌行》。
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上课的准备内容:
诵读的背景音乐、《短歌行》歌曲、电脑和音箱。
教学补充阅读材料。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