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人口调查报告通用多篇

时间:2025-05-18 08:52:58
人口调查报告通用多篇

【前言】人口调查报告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口调查报告 篇一

XX县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经过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辛勤劳动,被抽中的2个调查小区的入户登记、复查审核、编码、数据录入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结合调查到的情况以及本县实际,现就XX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20xx年居住在XX县域的常住人口,抽中小区为2个,涉及2个乡镇,2个村(居)民委员会,调查户171户,应在本户登记的人数655 人,户籍人口565人(其中户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有85人),常住人口593人。此次调查按户口性质分:农业户口639人,非农业户口14人,户口待定2 人,其中乡村调查人数565人,没有城镇人口(抽中的两个小区均为农村普查小区)。

二、主要数据

(一)常住人口

此次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常住人口593人,其中:男324人,女269人,15岁以上人口492人,出生人口3人,其中:男3人,女0人;死亡人口2人,其中:男2人,女0人。

(二)人口出生率

本次调查人口出生率为4.58‰,比县计生局出生率6.28‰低1.7个千分点。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人口控制任务既艰巨又迫切,这就使得人口出生率指标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人口统计数字,在实际工作中,统计部门也是把其列为最主要的数据加以重视。

(三)人口死亡率

此次调查死亡率为3.05‰,比县计生局死亡率8.47‰低5.42个千分点。在农村地区存在申报死亡人口“不吉利”的传统封建观念,普遍不及时或者不直接申报死亡人口的现象,使死亡人口登记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得知,由于人口类型逐渐趋向老龄化,死亡率在长期观察中应该是有所升高,在调查死亡率中没有这个明显的趋势。其次,调查数据发现,在以后一段的时间内,育龄妇女群人口数量基本稳定,育龄妇女生育率仍会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需加强。

三、人口抽样情况分析

1、自然率持续降低,人口总量持续低速增长

根据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xx年XX县人口总量为15.37万人,其中男性8.17万人,女性7.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58‰,死亡率为3.05‰,自然增长率为1.53‰,与20xx年相比,人口出生率降低7.41个千分点,死亡率降低4.8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2.6个千分点,由此推算,20xx年双柏出生人口为1812人,死亡人口xx26人,剔除迁移变动因素,全年净增长人口914人,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趋势。

2、家庭户规模向小型化发展,婚姻关系基本稳定

按照人口发展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转变,便小型化家庭主体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户规模是稳步缩小趋势,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户平均每户人数为4.02人;二是家庭构成以小型化为主要特征明显,两代户比例进一步提高,三人户、四人户占调查户的比例是56.92%,相当于一半的家庭是结构简单、小型的三口、四口组成的。

20xx年XX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岁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22.44%(主要是在校学生和未达到法定年龄的),有配偶人口占70.66%,离婚人口占1.49%,丧偶人口占5.4%,总体来看XX县已婚人口的婚姻状况比较稳定。

3、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数据显示,XX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xx0%,九年制义务教育也不断巩固,初中入学率为99.8%,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9.9%,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也为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城乡和谐发展,人口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结构转换,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繁荣城乡经济,加快双柏社会和谐发展步伐的一项重要发展举措来抓,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促进了人口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彻底改变了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限制和不公平待遇,XX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XX县城镇化率为25.36%,比20xx年增加2.7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效应也将充分显现。

5、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但老龄化特征初步显露

20xx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XX县少儿人口(0-14岁)比例占16.96%,劳动力年龄人口(15-64岁)比例为74.57%,老年人口(65岁以上)占到了8.47%,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少儿人口占15.8%,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76.3%,老年人口比例为7.9%,少儿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劳动年龄比例明显增加,老年人口比例处在老龄化区间内上下波动,使人口社会抚养比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增加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增长创造了人口红利期;另一方面,老年龄人口的不断提高,使养老方面面临挑战,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处在可调控范围

20xx年XX县人口性别比为112.38:xx0%,处在可控范围。但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偏离正常值域的现象,将对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因此这个指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对策和建议

1、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人口质量。我县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并且正在向实现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 的目标推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育龄妇女生育率仍会维持在一定的高度,防止因人口增多而降低我县的整体水平,影响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而施行长期计划生育工作是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使人口素质不断的提高,从而为在本世纪中叶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2、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我县人口文化素质虽然有明显提高,但综合文化程度还处于低水平,所以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任务还很艰巨。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坚持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达成“发展教育、利国、利民、利己”的共识,自觉自愿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力尽责,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3.86%,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对提高全县人口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逐步缩小人 ……此处隐藏13832个字……龄妇女在流入地接受计划生育手术规定免费,在调查中发现还有个别人在做手术时交费。这种政策上的不平等阻碍了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不利于他们接受流入地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影响了流动人口生育观念和生育意愿的转变,也给流入地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增加了困难。

3、管理和服务工作难到位。由于流动性大,居住分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难到位。调查表明,流入地的《婚育证明》持证率,平均为79%,其中平利53.3%,岚皋70.1%,旬阳75%,白河75%,汉滨区75.6%等5个县区,还达不到平均水平,查验率普遍不高。还有21%的流入人口没有《婚育证明》,由于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因此这些育龄人口的情况不明,也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采取的避孕措施主要还是“一孩上环、二孩结扎”,使用药具的只有1.9%,她们对自己使用避孕方法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 因此,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也不足。实行统入地、流出地双重管理,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原则后,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强。但相对而言,对上门随访、宣传咨询以及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仍显不够。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182名已婚育龄妇女中,54人采取了绝育措施,128名需要接受定期的计划生育“三查”服务,共需服务445人次,实际只服务300人次,三查率只有68%。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不足。为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所需要的经费,中省对各级财

政每年对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是有人均指标要求的,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但是,人均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是按照常住人口为基数计算的,流动人口中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没有能按常住人口统计。随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每年以8─10%的速度在递增。从调查看10县区都没有落实专门的经费,使这项计划生育难中之难的工作成了无米之炊,只能仰仗常住人口管理从牙缝中挤出的残汤剩羹维持工作。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支出,有远高于常住人口,如去年镇坪一名四川流入妇女,违法怀孕第三胎,由于第二胎属剖腹产,所以第三胎引产难度大,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无条件毁胎引产,在县医院做手术一人就花费5000多元。经费不足不可避免导致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得不到起码的计划生育服务。

三、几点思考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是我们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现象,必须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来充分认识流动人口及流动人口问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流入地的各级干部群众,要着重转变“流入群众是外乡人”的旧观念,更加关爱和尊重流动人口,要充分肯定他们为我市的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主动关心、服务和帮助流入群体,把外来人口视同户籍人口一样“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要引导外来人口视流入地为第二故乡,进一步转变旧的婚育观念,树立文明、进步、科学的婚育观念,自觉主动接受流入地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同时可在流动人口中开展“我为第二故乡做贡献”等活动,转变思想观念,为现住地做出更多贡献。还要坚决摒弃“管、卡、压”旧管理体制,树立以人为本,开展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和服务并重的新观念。

2、大力普及计生知识。以宣传教育为主是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的第一条。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同样要特别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大力倡导和宣传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转变人们旧的落后的观念。流动人口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又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思想观念相对要落后一些。

因此,转变落后的生育观念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要向流入人口广泛宣传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一法五规”,宣传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有享受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有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方法的权利,如违反计划生育必须要承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等等。引导广大流动人口依法规范生育行为。要营造良好的生殖健康氛围,引导广大流入育龄妇女关注身体健康、关注生命质量,激发他们计划生育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3、广泛开展计生互助服务。汉滨区在西##复路和北京流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吸纳流动人口中具有互助精神和热心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人为会员,组织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定期开展各类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活动,这是计划生育的一种很好服务方式,在同类人当中具有特殊的效果。流动人口由于同样身居异乡,因而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这些因素使得某些问题在流动人口间更能产生共鸣,可以将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更容易宣传到每一位流入人口,而且可以将流入人口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反馈上来。这种协会更适合于流入人群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树立生殖健康新理念。

近年来,协会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在转变旧婚育观念,提高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计生协会充分发挥了流动人口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的作用,也深受流动人口和基层计生干部的欢迎。

4、强化政府行为进行动态管理。从表面上看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力,这只是表象。实质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卫生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单纯地强调各部门的协作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是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是旧的管理体系与新的服务体系并行中必然要发生的现象。必须构建新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

因此,加强政府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党委政府不但要有领导小组及分管的领导,而且要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进行管理和协调指挥,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实现动态管理。通过政府的行政行为,按照职责分工,把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比如:流动人口信息的共享,计生和卫生部门的联手等等。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有效的使用,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5、加大投入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实现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经费,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要建设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服务的问题。要配齐配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要有专职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居民小区要有计划生育宣传员和信息员。二要落实专项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

事实上,流动人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做出了贡献的,流入地政府也应该拿出这部分钱来为流动人口服务好。要改变计划生育人均经费投入的计算方法,把流动人口问题总量也要考虑进计算基数。要重视和保证街道、社区、居委会计生工作人员、计生宣传员、计生信息员的报酬和补贴,稳定工作队伍。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口调查报告通用多篇范文。

《人口调查报告通用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